小时候我最怕写作文,因为无事可写,以至于我的小学和初中毕业考的时候写的都是同一个内容,而且很多都是虚构的。进入中等师范体育班后,我的作文能力也是平平。直到有一次语文老师要在全班读我的作文。作文内容是叙述我坚持训练,受伤后自学推拿疗伤,最终取得了成绩的故事。记得在写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词汇贫乏,缺乏华丽的词语来渲染,但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原来这样写出来的也是好作文,我似乎明白了如何写作。
(相关资料图)
工作后,我转行做小学自然教师。为了知道自己的不足,经常用各种方法了解学生对科学课的评价,以便寻求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意外发现,一是学生反映喜欢语文老师,但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老师往往作为班主任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对学生关爱有加,深受学生爱戴。但语文各种作业和练习繁多,作文又是老大难问题,相当无趣。二是学生告诉我,他写的科学课作文被老师打高分了。语文老师也告诉我,学生很喜欢我的科学实验,作文写得不错。
这让我意识到作文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好的科学课正好可以解决。
一是写作的动机问题。学生的生活其实有些单调,没有多少自己亲历的需要诉诸言说的事情想写可写。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因为有“幸福的闪电”,所以要写出来,告诉每一个人。有趣的科学课里就有这种“幸福的闪电”:惊奇的科学现象,出乎意外的发现,无法控制的失败,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的挑战,来之不易的成功等。自然地,他们就有话可说。但完全按照教材来上科学课,能产生的“幸福的闪电”可能不多。于是我把学生是否真心喜欢我的科学课,是否能产生惊奇,是否有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等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从生活中生发了很多新的有趣有料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科学课,一方面增强了科学探究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提供了表达的内容。
二是思维与语言问题。记得语文老师批阅作文时最喜欢在我们写的好词好句下打波浪号,波浪号打得越多,我们就越有成就感。但我关注的是故事发生的过程和我的情感写出来没有,而不是好词好句;因为无形中有写好词好句的要求,但自己又因黔驴技穷而懊恼。这些不良的写作体验着实给我平添了许多挫败感。有多少人是因此而不喜欢作文呢?写作文到底是想干什么?是表达思想,还是词语形式上的技巧堆砌。特别是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还处在发展不同步,对“词”的掌握还处在要依据上下文情境去理解其意义的阶段。有时候思维好像到了,但缺乏“词”来做合适的表达;“词”或语言的发展又影响着思维的发展或思想的形成与表达;“词”或语言是在亲身经历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形成的……充满惊奇的自由度高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即在亲历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学到概念明晰的新“词”,从而丰富儿童的语言,进而又影响儿童的思维。维果茨基的著作《思维与语言》是个宝库,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思考。儿童的写作教学如果把这些想明白了,何止要主动与科学课联姻,与其他的可以让学生亲历的学科实践都可以联动起来。在跨学科的情境中,一起去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帮助儿童用满载意义的“词”去思考和表达。
三是成果与作品问题。作文是学生语文写作学习的成果。如果作文的形式是图文并茂的自然观察笔记、法布尔《昆虫记》那样的自然文学作品或标准的科学观察实验报告,那么这些也是科学学习的成果。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把这些形式的作文作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与科学学习的成果形成了交集。我和团队正在推动的博物学探究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写博物学随笔,如法布尔那样观察昆虫,如约翰·巴勒斯的《醒来的森林》中那样观鸟,如林奈那样观察植物花草,如这些博物学家那样探寻奥秘,为万物写观察记录,或写博物诗、或写散文或童话。文学与科学就在这些活动中互促、互生、互成。
记得20多年前我在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上的一次有关土壤的课,学生在校园角落的大树下挖取土壤时发现,树下堆着一层厚厚的树叶,树叶下面是一层黑色的腐殖土,黑土下面是黄色的黏土。在种植迎春花的活动中,男生挖坑,女生收集肥沃的腐殖土,期待腐殖土中的养料能让迎春花长得更好。我当时萌发奇想,建议他们试着写个科学小童话之类的短文,把树与土之间的关系融进童话里。有个学生写得特别有意味:
大树长得非常非常高,粗壮的树干绿油油的叶子,鸟儿们都喜欢在树枝上跳舞唱歌,赞美大树。大树便骄傲起来,看不起脚下的泥土,就嘲笑泥土说:“瞧你黑乎乎的多难看,还让我待在这里,好难受啊。”泥土说:“我虽然难看,却每天都给你营养,是你根的基础,否则你就会死掉的。”大树一点都不信,使劲从泥土中拔出自己的根来,没想到一下子就倒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几天过去,没有营养的大树就枯死了,鸟儿们也都飞走了。
大树死了,泥土没了,每天在一起的朋友,感到非常孤单,它自言自语说:“大树枯死了,只剩下我,没有朋友的日子真没意思。”话刚说完,天下起了大雨,刮起了大风。那里的黑泥被雨冲走了,露出了黄黄的身子。
过了些日子,有个人拿着黑泥去种树,小树很快又长成了大树,鸟儿们又飞来了,这棵树跟泥土非常友好,那里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在新奇、有趣、有思维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里,有了写作的动机,有了想表达的内容和故事,有了自然流淌的文字,假以时日,好作文何愁写不出来呢?让我们一起将科学与语文写作联姻吧!
(作者系特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教研员)
标签: